2008年5月5日

以程式哲學改善工作效率

根據Eric Steven Raymond的自由閱讀著作「The Art of Unix Programming」,作者Gina Trapani根據「Unix哲學的基礎」這一章,歸納出了幾個無論對於寫程式、或是改善個人生活與工作效率都很有用的原則;這裡摘錄標題並簡介如下:

1. 將資訊切割成單純的片段,再用乾淨的介面將它們連結起來(模組原則)



例如用不同的工具(軟體、網站‥‥)來構成管理個人資訊和時間的系統;功能和資訊過度集中、過度複雜的做法,可能不利於個別部份的升級和更新。

2. 以資訊的呈現方式而言,清楚比小聰明重要(清楚原則)



記錄資訊的時候儘可能清楚易懂;例如備忘事項寫「問老王怎麼開公司,電話1234-5678」就比「來開公司吧」有用。同樣的,用這種精神來寫程式,也會讓下一個處理的人輕鬆得多,尤其那個人可能是幾年後的自己。

3. 將資料跟使用方法寫在一起,讓運用過程簡單又防呆(形式原則)



一開始就把完成工作所需的所有資訊準備好。例如在記錄「打電話給老王」提醒事項時,順手就把電話號碼寫上去;去一個新地方之前,把完整的地址電話等資料寫在隨身筆記上。

4. 如果事情非死不可,就讓它死得流芳百世(修正原則)



通常我們會儘可能隱瞞失敗,但這樣可能只會讓失敗再度發生。詳細檢討自己的失敗內容、找出失敗原因,然後找出解決方法。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跟軟體開發一樣,都是不斷循環的流程,壞的地方沒有修好,下次還是會碰到。

5. 人的時間比電腦的時間更珍貴(經濟原則)



能讓電腦做的事情,就不要自己做。善用快捷鍵、將備份資料之類常做的工作自動化,縮短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時間。讓電腦幫你做事,而不是你幫電腦做事。

6. 先把雛形做好再修整、系統能動了再減肥(優化原則)



無論做什麼事情,有用的方法或工具就是最好的;一旦找到好的工具,就先開始用,然後再慢慢調整使用方式,會跑比看起來漂亮更重要。

7. 時時考慮未來,因為它降臨的速度比你想像的快(擴充原則)



很少有工具可以用一輩子;所以無論資料或工作方式,都不要被現在的工具給鎖死,要讓它們隨著你一起成長。

*****
會想摘錄這幾條看似簡單的原則,是因為雖然簡單、卻打中了許多我們因而常常忘記的事情。

至少我自己是如此:常常記下要打電話給某人,卻沒有順手把電話抄下來,於是第二天還得花一次時間去查;也有很多設計師因為執著於某一小部份作品的完美,而曠日費時於修理幾乎無關緊要的小地方,卻忽略了整體的平衡整合、或是延誤了完成的時間。

寫程式也好、安排自己的工作或時間也好,很多提升效率的道理是共通的,端看我們是否忽略忘記、或者因為自己的執念而明知故犯,如此而已。

沒有留言: